Static Banner

紫外诱蚊荧光灯工作原理

       荧光灯主要有荧光管、电路、电极组成。荧光管内抽真空充满惰性气体(如氩气、汞蒸气),两端分别有电极,当电流通过电极传入荧光管时,荧光管内的气体被激发并产生紫外线,荧光粉涂覆在荧光管内壁上,能够将紫外光吸收并转化为可见光。

微信图片_20250424093551.jpg

如图所示,荧光灯由灯管、镇流器和启辉器、开关组成,管内充有汞蒸气和氩气等惰性气体,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物质。从电路中我们可以看出,开关、灯丝、镇流器和启辉器是串联在一起的。启辉器内是一个充有氖气的玻璃泡,并存在静、动金属触片,刚通电时,由于荧光灯没有点亮,电源电压暂时全都加在启辉器的管脚之间,使氖气放电发出辉光,辉光产生热量使动触片受热张开,与静触片接触,此时灯管灯丝与镇流器、启辉器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,灯丝加热而发射电子,灯丝附近的水银受热开始游离并逐渐气化。当启辉器动静触片接同时,启辉器两端的电压基本为零,不足以维持氖气继续放电发出辉光,启辉器温度降低,动触片的金属片冷却后复位,触点断开。回路中的电流突然断开,会使镇流器线圈两端产生比电源电压大很多的感应电压,连同电源电压一起叠加后,加在灯管两端,使管内惰性气体与汞蒸气电离产生弧光放电,灯管导通。随着管内温度升高,汞蒸气游离猛烈撞击惰性气体分子而放电,同时辐射紫外线,激发灯管内壁上荧光物质后发射可见光。镇流器除了在灯启动时提供高压,还在灯正常工作时起到降压限流的作用。这就是荧光灯的发光工作原理。

紫外线(UV)是太阳光谱中波长为10nm~400nm辐射的总称,人类眼睛无法察觉,它是频率比蓝紫光更高的不可见光。紫外线一般分为三类:UVA、UVB、UVC。
微信图片_20250424093544.jpg

       诱蚊荧光灯波长一般介于365-395nm之间,属于UVA波段的紫外线,365nm-395 nm波长恰好符合蚊虫的趋光性反应曲线,因此可被用于制作诱虫灯。紫外诱蚊灯适合在夜间使用,建议将紫外诱蚊灯放置于客厅、阳台、厨房、卫生间等区域,使用时人应离开,并将房间其他光源关闭,但应避免放在有人休息的卧室,因为人体会比诱蚊灯更加吸引蚊子。这样不仅能提升杀蚊效率,还能避免光污染影响、影响人类休息。





CONTACT US